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節奏分化,美歐高利率抑制消費需求,疊加貿易政策變動、海運價格波動及人民幣匯率震蕩,我國紡織外貿企業承壓明顯。在此背景下,中間品進出口呈現 “出口微增、進口大跌” 的分化態勢,細分市場與品類表現差異顯著。
整體態勢:出口微增進口承壓,7 月出口止跌回升
1-7 月,我國紗線面料出口 48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其中紗線出口 86.3 億美元(+5.7%),面料出口 396 億美元(+2.0%),展現一定韌性。進口則大幅下滑,同期紗線面料累計進口 39.1 億美元,同比下降 17.4%,紗線、面料進口額分別降 18.8%、14.7%。
7 月單月走勢延續分化:出口止跌回升,紗線面料出口 67.1 億美元,同比增長 0.9%,紗線、面料出口分別增 2.0%、0.9%;進口持續探底,當月進口 5.7 億美元,同比下降 18.1%,紗線、面料進口降幅達 21.6%、11.8%。
出口格局:紡織品帶動增長,面料市場漲跌分化
1-7 月紡織服裝出口 1707.4 億美元,同比增長 0.6%,呈現 “紡織品帶動、服裝乏力” 特征:紡織品出口 821.2 億美元(+1.6%),服裝出口 886.2 億美元(-0.3%)。四大類商品中,紗線(+5.7%)、面料(+2.0%)增長較好,家用紡織品微增 0.3%,針梭織服裝略降 0.1%。
面料出口區域分化顯著。亞洲為核心市場,1-7 月出口 263.3 億美元,占比 66.4%,前十大市場中亞洲占 6 席。越南作為最大單一市場(占比 15.7%),出口額 62 億美元,同比下降 6%;對印尼、印度出口也分別降 1.4%、4%。但部分市場表現亮眼,對柬埔寨、尼日利亞、埃及出口分別增長 10.5%、43.5%、20%,其中埃及、尼日利亞的增長與中資基建支持及貨幣互換合作密切相關。
品類上,主流產品承壓,小眾品類增長。化纖機織物、棉布出口分別降 0.6%、0.2%;絲機織物、羊毛動物毛機織物逆勢增長 7.8%、0.3%。
區域貢獻:東南沿海主導,省市表現分化
東南沿海是面料出口核心力量,浙江、江蘇、廣東、山東、上海五大省市合計占比超 85%。除廣東出口下降 2.5% 外,其余四省市均實現增長,山東增速達 18.7%,浙江、江蘇、上海分別增長 5%、4.8%、5.3%,頭部省市依托產業優勢發揮穩定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