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數據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紡織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加快推動數智技術全面賦能紡織工業發展。
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國際優勢產業。目前,我國紡織行業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 63.7%、82.3%,化纖、棉紡等領域龍頭企業智能工廠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與此同時,我國紡織工業正面臨全球產業鏈重構、綠色低碳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傳統生產模式存在效率低、能耗高、協同弱等結構性矛盾,亟需通過數字化手段重塑產業生態。
《實施方案》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 2027 年,數字化轉型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有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規模以上紡織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比例超過 70%,打造 150 個以上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60 個以上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30 個數字化轉型典型集群 / 園區,培育推廣 200 個以上示范作用強、易復制推廣的數字化轉型典型解決方案。到 2030 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紡織工業數字化改造取得顯著成效,進一步推動企業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組織形式變革和創新,實現紡織工業全價值鏈躍升。
圍繞上述目標,《實施方案》部署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支撐基礎 4 大行動,并細化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提升柔性化生產能力、深化融合化發展、培育創新載體等 18 項具體措施,聚焦化纖、紡紗、織造、染整等關鍵環節精準施策,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紡織工業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實施方案》提出,聚焦紡織行業特點,系統梳理研發設計、計劃調度、車間物流、質量管控、供應鏈管理等重要環節,通過典型場景的應用示例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借鑒參考。紡織工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主要包含工藝設計、印染車間智能排產、物料精準配送、服裝個性設計、產品質量追溯、供應鏈協同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