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仍在持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然而越是危機時,越是考驗企業的時候。著眼當下,企業在“縱”向發展軌道上,加強縱深挖掘,通過練好內功、研發新品;快速反應、滿足多樣化需求;轉戰線上、數字化發展;削減經費、調控產能等途徑實現了穩步發展。
策 略 一 練好內功,致力于研發新產品
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曾經在其《企業擺脫經濟危機的五大方略》中提到,一旦經濟低迷,企業勢必陷入窘境,這個時期一定要練好內功,努力研發新產品和新商品,這一點在這個特殊時期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原有的訂單量大幅減少,因此如果還依靠既有產品的話,是無法打開銷路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也仍然肯定有未被發掘的市場需求存在。至于這潛在的需求是什么,就需要企業的高層通過“親自公關”“親自推銷”的方式去探求。
越是困難時期,越是企業修煉內功的時期,這對企業自身管理的規范提升,創新創造,質量管控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策 略 二 快速調整產品方向,滿足多樣化需求
突如其來的疫情,瞬間打亂了企業的工作計劃和發展節奏,是堅持扛下去?還是調整產品開發方向,滿足市場需求?對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陳春花也認為,疫情當下,企業應以當期經營為主,并且要平衡當期經營和長期戰略的關系。以當期經營為主,至少要做好兩件事。第一,用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改造當前業務。如果你不能夠用極大的努力去改造當期的業務,在當前一個完全不確定的外部環境當中,就很難找到業務的業績。第二,當期業績的取得取決于兩個關鍵——組織效率與顧客語言。如果你能夠有非常高的效率,比任何人調整的速度都快,執行的效率都高,執行的品質都好,而且在變化波動當中,顧客會有很多新的問題、新的需求,你能夠解決顧客的問題,并讓顧客理解,你能夠獲得當期的業績。
策 略 三 轉戰線上、數字化發展是必選項
17年前“非典”疫情的爆發,刺激了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此次新冠疫情,也必然對未來商業趨勢和商業格局帶來影響。其中,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產品服務及商業模式的線上化和智能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是整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而疫情則凸顯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加速了這一進程。
此次疫情改變了我們原有的思維模式,也讓整個行業更深刻地理解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銷售模式,為疫情過后線上營銷與線下門店有效互動提供了有力的流程保障和經驗。
策 略 四 削減經費、調控產能
突如其來的疫情,瞬間打亂了企業的工作計劃和發展節奏,是堅持扛下去?還是戰略收縮、斷臂求生?這是疫情之下企業求生自救的首要戰略問題。對此,未名眾創(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兼 CEO韓樹杰認為,此輪危機帶來的影響預計短期內無法完全消退,企業要快速調整戰略決策、工作目標和行動計劃,一方面,設定底線,必要時斷臂求生止損;另一方面,提早布局,要為疫情之后經濟恢復的機會窗口做好充分準備。
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也提出,一旦經濟大環境陷入低迷,就勢必要削減經費,而首當其沖的便是削減制造成本,打造企業的“高收益體質”。具體到制造業中,就是削減包括材料費在內的各項費用。在經濟低迷時節儉經費,努力不讓企業出現赤字,等到經濟形勢回暖時,你的公司就成了高收益企業。反之,如果無法做到在不景氣的時候削減經費,那么即便等到經濟恢復景氣、銷售額增加的時候,企業的各項經費開支也會隨之增加,你的公司等于在原地踏步。
逆境能打敗弱者,也能造就強者,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有時間靜下來做更多的思考,經此一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今后或許在基礎管理、產品研發、人才培養、資本運作方面將有很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