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發力 積極應對
面對當前國際市場上日漸抬頭的保護主義和錯綜復雜的外貿形勢,紅豆集團常務副總裁、江蘇紅豆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敏君表示,一方面,在繼續開發占主要份額的國內市場外,積極鞏固、開拓海外市場,注意分散風險;同時,加強產品創新,著力中高端消費。
談及如何應對日漸升溫的中美貿易摩擦,戴敏君表示,做好外貿,首先在于服務好老客戶。 “另一方面,集團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號召,部分業務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生產。”
當前,類似紅豆集團這樣通過產品創新、開拓市場等方式來分散貿易風險的企業越來越多。浙江省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獻榮表示,近年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已出現向東南亞梯度轉移的趨勢。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加快這一趨勢,導致訂單外移速度加快。他認為,企業需要更多更深地開拓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國際市場,同時加快在東南亞一帶的布局、合作。
2000億美元對紡織服裝業影響不大
2000億征稅清單主要涉及紡織服裝的原材料,暫未波及服裝品類。本次涉及的紡織服裝產品2017年對美出口額約40億美元,占中國對美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額的約10%。由于征稅的是上游面料和輔料,而非直接對服裝成品,且大部分上游龍頭公司面料不直接出口至美國,主要通過最終服裝成品的形式出口,所以對紡織服裝行業影響整體有限。重點加工制造上市公司通過向東南亞轉移產能實現逐漸規避征稅的不利影響,長期需要關注的是美方是否將服裝納入征稅清單。
美國全面對中國輸美服裝進行征稅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當前來自中國的服裝仍是美國最重要的供給來源,且品質和技術含量相對更佳、交期更為穩定,短期很難完全轉移至東南亞各國。假設未來開啟對服裝征稅(假設是10%),定位中低端的大眾休閑服裝及主要供應商可能會受影響較大,相比之下,定價較高的中高端服裝影響程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