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一張圖片,商品標題、詳情、屬性自動生成;營銷環節廣告素材一鍵產出;售后 7×24 小時多語言溝通不間斷 —— 在人工智能助力下,這類高效跨境電商運營場景已成為現實。9 月 25 日,杭州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跨境電商展商集中展示 AI 技術應用成果,生動呈現 AI 賦能跨境貿易的火熱態勢。
機遇:AI 破局中小企業痛點,推動模式躍遷
數貿會案例與專家觀點顯示,AI 正成為跨境貿易企業 “提效降本” 的關鍵抓手,尤其為中小企業破解發展難題提供新路徑。
實戰案例顯成效:浙江義烏一家外貿企業通過阿里國際站 AI 生意助手,在凌晨 1 點接待沙特阿拉伯客戶,經五、六輪智能對話(明確采購用途、物流地、項目類型等),最終拿下 2000 萬美元大單;網易外貿通 AI 服務可助企業節省約 50% 人力成本,其郵件生成效率遠超人工 —— 成熟業務員 1 分鐘寫 1 封郵件,AI 能 1 分鐘生成多版本。
技術優勢促升級: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AI 業務副總裁駱衛華指出,中小企業長期受語言文化壁壘、合規難題、成本高企、人才短缺困擾,而以大模型為基座的新 AI 技術,憑借更強的通用性、更高的信息處理智能,以及 “類人際對話” 的自然交互能力,正推動傳統跨境電商向 “AI + 跨境” 模式躍遷,讓復雜跨境業務更易落地。
融合:全鏈路滲透,覆蓋從選品到供應鏈
《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報告 2025》(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與數貿會組委會聯合編寫)指出,隨技術迭代,AI 與跨境電商加速融合,已廣泛滲透文本、圖像、音視頻領域,覆蓋全業務鏈條:
運營與營銷:義烏小商品城 Chinagoods 平臺的 AI 技術,可將戒指款式文字描述秒變精美商品圖,還能把中文 “12345” 商品視頻,精準轉化為英文版本并匹配口型;虹軟科技 PhotoStudio AI 生成 “以假亂真” 的數字模特,且能按不同市場文化習俗定制形象。
供應鏈與物流:藍盟智聯 AI 系統可根據裝箱清單,自動測算集裝箱容納量并制定最優裝箱方案,大幅提升空間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未來:AI 智能體成核心動力,增長潛力巨大
展商持續更新 AI 技術 “工具箱”,行業對 AI 賦能前景預期樂觀,技術與市場規模均顯廣闊空間:
市場規模看漲:《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報告 2025》預測,到 2032 年全球 AI 在電商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約 457 億美元;世界貿易組織更預計,若政策支持到位,到 2040 年 AI 應用有望推動全球貿易增長近 40%。
AI 智能體引領新突破:AI 智能體將從 “單一環節輔助” 轉向 “端到端問題解決”。例如福建泉州一家拖鞋貿易公司,借阿里國際站 AI 智能體鎖定美國主力市場、高效設計海外偏好款式,年銷售額從 1000 多萬元增至 3000 多萬元。駱衛華表示,AI 智能體處理任務的容量不再受限于人力,僅取決于算力,未來將為跨境電商解決更多復雜場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