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17 日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 25 個基點至 4.00% 至 4.25% 之間。這是美聯儲 2025 年的首次降息,也是繼 2024 年三次降息后,對寬松貨幣政策的持續推進。
此次降息源于美國經濟的多重壓力。美聯儲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在會后聲明中指出,近期指標顯示美國上半年經濟活動增長放緩,就業增長勢頭減弱,同時通脹率出現回升態勢。鑒于經濟風險平衡發生變化,委員會最終作出降息決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進一步明確,本次會議的核心關注點是勞動力市場,"現在沒有無風險的途徑",部分群體面臨 "就業困難" 的現狀,降息旨在為承壓的勞動力市場提供支撐。
但政策制定者正面臨兩難困境:鮑威爾坦言,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可能在 2025 年剩余時間乃至 2026 年 "繼續推高" 商品價格,其對經濟活動與通脹的綜合影響仍需觀察。這種 "通脹回升與就業疲軟并存" 的局面,使得利率調整的每一步都需精準權衡。從美聯儲官員的預測來看,2025 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中位數預計為 1.6%,失業率將升至 4.5%,通脹率則預計維持在 3% 的水平,反映出對經濟前景的謹慎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息恰逢 "不同尋常的政治時刻"。自今年年初上任以來,特朗普多次公開施壓鮑威爾要求大幅降息,15 日更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要求鮑威爾 "立即降息且幅度必須比預想更大"。但美聯儲僅宣布 25 個基點的降息,遠未達到特朗普此前 "利率至少偏高 300 個基點" 的預期。會議中,由特朗普提名的美聯儲理事斯蒂芬?米蘭投下唯一反對票,主張應降息 50 個基點,其同時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雙重身份,也引發外界對美聯儲政策獨立性的質疑。
政策落地后,市場反應呈現分化。美國股市當天收盤漲跌不一,美元指數在大跌后反彈,金價則震蕩下跌。對于后續政策路徑,機構預測存在明顯差異: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高級全球市場策略師斯科特?雷恩認為此次降息符合市場普遍預期;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卡斯滕?弗里奇則預計,美聯儲 2025 年底前累計降息將達 75 個基點,2026 年還將進一步降息 125 個基點。但美聯儲 "點陣圖" 顯示,官員對今年剩余兩次會議累計降息的中位數預測為 50 個基點,2026 年僅計劃降息一次,與市場樂觀預期形成反差。
更深遠的風險擔憂也在浮現。經濟學家彼得?希夫指出,降息可能加劇美國政府的信任危機,真正的經濟風險并非來自私人債務,而是美國主權信用的可靠性。目前,美聯儲已明確表示,后續利率調整將 "仔細評估后續數據、經濟前景及風險平衡",在政治壓力、通脹壓力與就業壓力的三重夾擊下,其政策走向將持續影響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