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經常收支和貿易收支連月呈現順差,經濟出現復蘇跡象。然而這種順差的背景是進口額和出口額的同向下滑,其中,進口額的下滑速度相對更快,韓國媒體稱之為“蕭條型順差”。韓國央行盡管就此定性進行了反駁,但也承認韓國確實處在經濟放緩趨勢之中。而韓國內需、投資以及政府稅收的萎縮,也給韓國經濟反轉蒙上了陰影。
根據韓國央行最新數據,7月,韓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實現35.8億美元順差,這是自今年5月以來連續第3個月保持順差。其中貿易收支為42.8億美元,已連續4個月實現順差。韓國政府認為,這是進出口狀況改善、經濟放緩勢頭收窄的明確跡象。
然而從進出口的具體數據來看,7月,韓國出口額為504.3億美元,同比下降14.8%,這已是韓國出口連續第10個月呈現負增長。其中石油制品、半導體等主力出口品目低迷不振,同比降幅分別達到41.8%和33.8%。之所以實現貿易順差,主要原因是進口方面出現了更大幅度的下滑,7月,韓國進口額同比下降22.7%。
韓國媒體毫不客氣地將韓國目前的進出口狀況稱為“蕭條型順差”,然而韓國央行并不同意這種觀點。韓國央行認為,經濟蕭條是生產、消費等經濟活動衰退,出口、進口減少,國內生產總值轉為負增長的情況;也指企業利潤、投資、消費均減少,以及失業者增加等整體經濟活動水平停滯的狀態。而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為1.4%,其中上半年經濟增長率為0.9%,如果能順利實現該預測值,下半年增速將達到1.8%,也就是說,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將比上半年明顯提速。
給韓國央行以信心支持的是經合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9月中旬發布的新一期報告都維持了此前對韓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分別為1.5%和1.3%,這說明下半年韓國經濟并未出現新的看空因素。
然而,最能真切反映韓國國內經濟實際狀況的用電量數據卻并不樂觀。韓國電力公社最新數據顯示,7月,韓國服務業及其他部門的電力使用量為1345.5萬兆瓦,同比減少1.8%。該數據反映的是小工商業者經營的普通店鋪營業用電量,可以間接觀察韓國的內需景氣度。如果數值增加,意味著消費擴大和內需激活;如果數值降低,則須警惕內需放緩。
對比韓國統計廳發布的“7月產業活動動向”報告,該期間韓國零售額同比減少了1.7%,反映消費動向的零售額指數也下滑了1.7%,基本可以判斷持續的高物價和高利率對韓國民眾的消費心理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擠壓。
與此同時,韓國7月的產業用電量也出現了4.5%的降幅,創下今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其中,半導體行業用電量同比減少8.57%,行業反彈速度仍顯遲緩。而受房地產景氣直接影響的家具制造業7月的用電量也下滑了5.9%,間接反映出韓國房地產市場仍未擺脫至暗時刻。
另一個壞消息是韓國政府稅收的急劇減少。據相關部門透露,今年1月至7月,韓國國稅收入僅為217.6萬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85韓元),同比減少43.4萬億韓元。專家分析,由于出口不振和企業業績下降,法人稅急劇減少,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相關稅收也低于預測值,大幅脫離了政府預想的稅收額。有人預測,如果到年末仍持續這種趨勢,稅收缺口規模將高達60萬億韓元。按照慣例,韓國政府在編制追加更正財政預算案前對外透露稅收情況實屬罕見,可見稅收不足可能對政府在下半年通過財政手段實施經濟刺激措施構成較大抑制。
然而韓國政府對國內經濟前景并不過分悲觀。韓國央行相關人士預測,雖然目前民間消費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正增長,由于半導體客戶減產、庫存調整等原因,出口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轉為正增長,此后民間消費也將出現復蘇,中國等地訪韓游客的增長也將對經濟產生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