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批量生產策略
我國大多數服裝企業通常采用外包形式進行大批量生產,其目的是減少物流費用,卻也使得服裝由生產至配送消耗太多時間,從而導致一次性的產品積壓,給庫存帶來巨大壓力。而快時尚服裝企業通常采用的是小批量的生產方式,從而也進行小批量運輸。少量多次的配送方式,雖然在物流中消耗成本較高,但卻帶來了巨大的速度價值。
增加產品設計種類。這是小批量生產的前提,只有擴大設計來源,增加產品種類,才能保證產品的持續供應、銷售不間斷,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由設計到銷售的循環。生產模式的轉變。即由現在采用的OEM、ODM的大批量生產模式轉變為小批量、多種類生產。減少配送量,增加配送頻率。即通過少而多次的方式來達到“快”的目的,由于每一類產品數量少而種類多,使得總量大,因此可以按銷售信息反饋、補貨訂單的時間順序逐次上架銷售,保證賣場內產品種類數,進而保證賣場內的豐富感。
(二)快速配送策略
成功快時尚服裝企業所帶來的經驗是減少代理商、縮短產品在中間環節停留的時間,同時減少中間商所帶來的附加成本。產品設計完成后,通過對市場銷售量的預期以及多家供應商提供不同的原材料,直接進行生產,可采用外包加自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常可生產預期的30%,以減少實際銷售量與預期銷量之間的差額所造成的庫存積壓,然后將制成品直接送往門店銷售。如果產品缺貨,由門店下單,補貨信息直接反饋給生產部門進行二次生產。
(三)供應商選擇策略
第一,建立良好的信用評價體系對供應商進行篩選。供應商評估體系的建立可以以質量管理、采購表現作為評價指標,根據評估結果選擇最優的供應商數量組合。良好的合作關系應該具有靈活可操作性,選擇規模與層次相當的供應商,同時通過激勵機制使得供求雙方保持良好穩固的合作關系。第二,擴大供應商合作范圍,建立分散的合作關系。同種商品的供應商數量選擇約2-3家,并有主次之分,購買數量盡量不超過供應商所能承受的50%,反對全額供貨的供應商。在一些合作關系危險或者僵持的情況下,通過分散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分散風險,降低損失。
(四)信息共享策略
優化網絡環境,充分發揮ERP系統的作用,做到整體的信息共享,使供應鏈上從設計、供應商合作、生產至銷售的整個環節透明化運作,減小“牛鞭效應”。改進生產計劃與供應商能力、庫存三者不平衡的傳統管理方法,降低生產決策的盲目性,才能做到引導消費者需求,提高服裝的銷售量,從根本上降低庫存成本(代子硯等,2014)。
結論
通過信息反饋及時了解各個區域與門店的銷售狀況、缺貨與滯銷情況,使設計、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三個環節做到良性循環。同時,對于服裝界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預測市場需求及流行趨勢,從而預知面料的需求情況、服裝款式的流行方向,將面料趨勢提前傳遞給采購部門,保證原材料的供給充足,將服裝流行款式傳遞給設計部與生產部,使其把控第一手的流行信息,做到真正的快速。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策略的改進,使得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做到緊湊快速。
建立信用評價機制以建立良好的供應鏈合作關系,保證產品設計與生產順利進行,繼而通過物流直接將產品配送至銷售部門,由ERP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同時將銷售信息共享于生產及設計部門,通過信息的反饋了解市場需求量、市場動向,以便及時判斷是否補貨,以及做出市場需求預測與服裝流行趨勢的預測。
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技術,通過產品、渠道、網絡等環節與技術探索適合我國服裝企業發展的供應鏈管理良性循環方式,以使我國服裝企業在急劇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