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世界經濟持續復蘇 國內經濟平穩運行
2018年上半年,得益于國內、國際經濟良好的基本面,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實現了較快增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9%。其中,出口7.5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9%;進口6.61萬億元,增長11.5%;貿易順差9013.2億元,收窄26.7%。我國貿易順差自2016年第三季度起已連續8個季度同比收窄。
上半年我國外貿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國際經濟持續復蘇,外部需求改善。上半年,國際經濟溫和復蘇,大宗商品價格總體上漲,國際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主要國際機構對2018年世界經濟全球貿易增長率的預測仍保持相對樂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數據,今年前4個月,全球70個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合計出口、進口值(按美元計價)同比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維持良好的基本面,為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第二,國內經濟穩中有進,需求持續向好。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多項經濟指標穩中有升。從制造業來看,今年以來各月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均保持在景氣區間內,顯示制造業延續擴張勢頭。當前國內經濟良好的運行態勢為我國進出口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
第三,增長動能有序轉換外貿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當前,我國對外貿易正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增長動能有序轉換,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主要表現為:一是進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部分裝備制造產品出口、優質消費品進口保持良好增勢。二是區域發展更加協調,中西部地區外貿進出口增速高出全國整體7.8個百分點。三是外貿綠色發展效果顯現。四是對外開放層次更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速增快,高出整體高速2.5個百分點,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向更高層次推進。五是與世界共享中國市場,實行一系列擴大進口政策措施,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到提升。
總之,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穩中有進,結構進一步優化,動力轉換有所加快,質量效益穩步提高。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進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市場多元化及貿易便利化繼續取得積極進展。預計今年全年我國外貿穩中向好的勢頭能夠得到鞏固,質量和效益將有所提高。
二、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實現小幅增長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6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54.77億美元,同比增長3.56%(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4.07%)。其中,紡織品當月出口106.84億美元,同比增長7.53%(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0.43%);服裝當月出口147.94億美元,實現同比增長0.88%(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6.54%),扭轉了之前3~5月服裝出口同比連續為負的局面。
伴隨外需進一步回暖,紡織品服裝2018年上半年出口按美元計實現增長,累計出口額達1275.2億美元,增長3.2%,其中紡織品出口583.3億美元,增長10.3%,服裝出口691.9億美元,下降2%。
由于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較大幅度升值,上半年按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呈現下降局面。累計出口額8171.2億元,下降4%,其中紡織品出口3735.9億元,增長2.6%,服裝出口4435.3億元,下降8.8%。6月當月出口1619.9億元,下降3.1%,其中紡織品出口679.1億元,增長2.4%,服裝出口940.8億元,下降6.7%。
2018年上半年度我司財務數據顯示,華瑞服裝貿易1—6月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2.1%。因此,我司仍需繼續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緊緊圍繞供應鏈管理各環節價值提升、產品質量提升、創新、柔性制造等方面研究、開展工作。
三、持續關注中美貿易戰態勢
7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發表聲明,指出基于中國對美施以報復,且拒絕改變其行為、政策與做法,USTR研擬對中國輸美6000多個關稅項目、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征收10%從價稅。其中紡織服裝產品稅號達1000余個,涉及絕大部分紡織原料、半成品以及少量服裝附件產品,主要包括紡織原料(棉花、絲、毛、麻等);紗線和面料(棉、毛、絲、麻、化纖、玻璃纖維等制);地毯;工業用紡織品;皮革和毛皮服裝、帽類及手套、塑料雨衣等。中國對美出口額較大的梭織服裝、針織服裝和家用紡織制成品等商品未列入清單。涉及中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出口額約103億美元,占中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及原料出口額的22.6%,涉及出口企業2萬家左右。
據海關統計,2017年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2669.5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額占比17.43%;2017年我國對美服裝出口330億美元,占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70.92%,占我國當年服裝出口總額的20.87%。美方公布擬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專家分析對中國紡織服裝影響并不大,原因有:
其一、中國對美出口紡服以中高檔、利潤偏高產品為主,且議價能力相對較強。部分外向型企業表示,美方加征10%關稅,幅度明顯低于第一次500億美元進口商品;與美方采購商、零售商溝通和協商,雙方各自承擔一部分增長關稅成本,基本可以消化美加征關稅的利空,但相關企業對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的恐慌情緒升溫。
其二、人民幣連續貶值,緩解了美方對進口中國紡服產品加征關稅的沖擊。6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大幅貶值,一周內貶值達1.5%,人民幣兌美元突破6.6,市場對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人民幣資產外流產生擔憂,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影響,權益市場表現弱勢。據統計,4月中旬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貶值4.5%,我國產品出口成本下滑,競爭力增強。
其三、美方征稅范圍尚在可接受、可消化的區間內。美方2000億美元征稅清單中涉及我國對美紡服產品只占對美紡服、原料出口總額的22.6%,只占對美出口服裝總額的31.2%。雖然對信心、對市場的打壓不可避免,但中國紡服企業損失并不太大。
其四、調整出口方向,擴大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和深度耕耘內需市場。據統計,2017年1-11月,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紡織品服裝出口為834.35億美元,同比增長3.11%,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對其它地區出口。“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中,東南亞、南亞、東歐和北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新興經濟體或者發展中國家,潛在需求和購買力不容小覷。另外,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產階級群體愈發壯大,對中高檔紡織品服裝的接受、消化能力大幅增強,全面緩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和政策變化沖擊。
考慮到中美貿易糾紛爭端將是持久戰,因此紡織、服裝企業切勿掉以輕心,企業需持續關注貿易戰態勢,保持與當地商務部門的密切聯系,及時反映貿易困難訴求。企業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應加快轉型升級,做強自身,看準大趨勢,增強抗風險能力。
四、下半年預期及應對措施
展望下半年,業內分析,國際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特別是當前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對全球貿易的穩定發展帶來挑戰。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未來發展,應研判形勢和自我剖析,立足自身,把握機遇,積極轉型重塑企業競爭力。企業要轉方式、優結構、增動力,做高質量發展,具體應對措施如下:
1、苦練內功,紡織服裝企業應著力于加強自身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提高自身生產能力,積極應對紛繁變化的世界市場。
2、企業要做好供應鏈高效整合,加強供應鏈的開發與管理,做好一站式服務,吸引并維護好更多的客戶。
3、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依靠智能制造、共享產業、大數據管理等模式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4、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和推進產業升級,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向中高端產品市場進軍,通過智能制造進行的轉型升級可以大大提升生產率,同時在小批量、快時尚、加工復雜、附加值高的訂單中取得優勢。
5、“走出去”,“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或給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了新機會,服裝出口企業可以向成本更低的他國轉移生產基地,同時利用好當地出口關稅優惠,為國內生產基地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持。
外界環境變化多端,我司將緊緊圍繞以上應對措施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困難,努力確保全年實現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