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7日,華瑞時尚集團組織“華瑞愛心支助”項目的支助人,共同前往云南支教的學校及受助孩子家中,開展了主題為“情系學子·共赴雙柏|雙向奔赴·愛的倍增”的愛心之旅。
本次活動自2024年8月開始醞釀策劃,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5月向支助人發出邀請。最終,60余位懷揣著同一夢想——“為山里孩子點亮夢想”的參與者如期成行。期間,城市孩子與山村孩子被精心安排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讓城市孩子體驗生活,也讓山村孩子更加自信、開朗、活潑。更令人動容的是,許多支助人在見到自己長期幫扶的孩子時,雙方相擁而泣,那份跨越山海的情感共鳴,正是愛的力量最生動的詮釋。 親愛的各位愛心伙伴:
火把漸熄,情誼長存。為期七天的“情系學子·共赴雙柏”愛心之旅,在滇中哀牢山彝族火把節的余韻中圓滿落幕。值此之際,我謹代表我及所有受助學子,向每一位傾注愛心與行動的伙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感謝!你們的赤誠之心,讓七月的群山格外溫暖。

致敬并肩同行的摯友們:
感謝各位企業家、銀行家與政府領導!你們擱置繁務,跨越千里,將關懷與希望的光輝帶入深山。難忘初相見時的動容,更銘記家訪中你們俯身傾聽受助家庭故事時濕潤的眼眶。你們的專業視野與社會擔當,是孩子們仰望的燈塔。感謝每一位攜子女同行的家人!山林間尋覓雞樅菌的雀躍,田埂上分組播種澆水的協作,星空下分享城鄉趣事的歡聲……尤其當看到孩子們手拉手共跳竹竿舞、共繪友誼樹,在篝火旁互換“高樓電梯”與“山林蘑菇”的見聞時,我們深刻體會到:愛心傳遞,絕非單向饋贈。孩子們用純真告訴我們,快樂源于簡單,善意本應純粹。教育,正是以一群人的微光,點亮另一群人的未來。 我們矢志為山里孩子架起橋梁,賦予他們改變命運的力量。

致敬鼎力支持的在地力量:
由衷感謝王清宏主任及王光敏總全程的辛勤協調!從恐龍谷的行程安排、陽太小學的對接保障到火把節活動的精心組織,事無巨細,確保了活動的順利開展。感謝金書記在晚宴上的真摯致辭,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地方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與熱忱投入。正是你們的堅實支持,為這場跨越山海的公益行動提供了最深厚的土壤。同樣,衷心感謝陽太小學王芳校長及所有默默付出的老師們及后勤人員!

致敬未臨現場卻心系始終的支助人:
雖山海相隔未能親至,但你們的名字和心意早已深深烙印在陽太孩子們的心中。每月定期的視頻問候、滿載物資的愛心包裹、成長路上的暖心指引……你們持續的關愛,為孩子們的夢想織就了溫暖的守護網。我們深知,空間的距離阻隔不了愛的共振,你們長情的牽掛,是支撐這場愛心奔赴最厚重的基石。

此行收獲:教育的星火與心靈的啟迪
這七天,我們共同見證了教育點亮希望的力量:南航“云嶺飛鷹”團隊的航模翱翔天際,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比哀牢瀑布更璀璨;彝族左腳舞的歡快節奏中,城鄉孩子緊握的雙手消弭了陌生;褚橙莊園的奮斗故事與家訪農戶的堅韌,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生活的價值與財富的意義。正如多位伙伴感慨:“我們帶來了物資,卻帶走了足以滌蕩心靈的感動。”這份源自大山深處的純粹與堅韌,是雙柏贈予我們最珍貴的回禮。



堅守初心:以教育點亮未來
我來自江蘇海安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父母文盲,但教會了我如何做人——那就是知恩圖報、堅持堅強、勤勞節儉。沒有小平,八零年我上不了大學;沒有國家免費資助,我上不起大學;沒有改革開放,我也不能從大學老師下海創業。
有了財富,但財富的意義遠不止于物質與金錢,而是代表著沉甸甸的道義與責任。財富來自于社會,就應去服務和回饋社會。作為企業家,除了繼續擴大投資、創新發展,將企業做強做大外,我們更應讓錢發揮更大的作用。去山里支教,就是幫助那些曾經的我們!

我始終堅信:一個社會的今天靠經濟、明天靠科技、后天必須靠教育!我們致力于為孩子們提供支點、挖掘興趣、培養習慣、點燃夢想。通過接受更好的教育,學習知識,探索創新,他們將有能力改變自身命運,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由此,改變一個孩子,便能惠及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山村。自2021年與陽太結緣,那份觸動便化作一份堅持——為困境中堅守求學夢想的孩子點亮希望之光。

如今,承蒙諸位同行。每年,承載著關愛的衣物、圖書與生活用品翻山越嶺匯聚于此。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點點善意的星火已匯聚成璀璨星河,愛與希望的力量持續傳遞、層層遞進,在鄉村教育的沃土上綻放出絢爛光彩。
未來之約:攜手同行,靜待花開
讓我們繼續攜手,通過定期的視頻關懷、歲歲奔赴山海的約定,守護這些希望的種子向下扎根、向陽生長——因為他們終將成為照亮鄉土未來的新光!
紙短情長,唯以初心為諾:我將永遠做這份愛心事業的堅實橋梁與基石!

每學期我都會前往學校1-2次,給孩子們、老師們頒發獎學金和獎教金,考察、增加品學兼優及家庭困難的孩子。每個孩子一個愛心群,群內有支助人、老師、孩子家長、我及我的支教助手,以便跟進服務。支助人除每月為孩子們提供生活費(小學200元、初中300元、高中600元)外,每兩周左右需與被支助的孩子進行視頻交流,給予關懷與引導。關于大學階段的支持,我們秉持培養擔當與感恩精神的原則:要求孩子勤工儉學并辦理助學貸款。這項要求旨在引導他們理解責任、學會自立,珍惜來之不易的成長機會。若未能履行,我們將調整支助方式,以貫徹這一教育初衷。)真希望能在幾年內多出些985、211等杰出大學生!

讓我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與時代共舞;一顆謙遜的心,為人處世;一顆知足的心,奔向來生,這就是善的循環!謝謝!

謹此,致以最誠摯的敬意與謝忱!
康宜華
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