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共同發布了《世界經濟黃皮書:2024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稱,2024年世界經濟仍將行進在中低速增長軌道上。目前,全球通脹問題得到階段性緩解,但導致全球經濟下行的短期和長期因素依然很多,包括美歐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的緊縮效應逐步顯現,發達國家金融系統承受力與穩定性受到挑戰,政府或企業違約風險不斷攀升,企業和國家層面的供應鏈持續調整,貿易保護主義與資源民族主義依然盛行,大國博弈日益轉向各方受損的負和博弈,主要經濟體勞動力供給逐漸減少,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與穩定的影響充滿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去碳成本依然過高,疫情引發的“疤痕效應”,以及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地緣政治沖突多點爆發等。這些因素的發展演化都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并損害全球經濟增長動力。全球經濟向好趨勢主要來自一些發展基礎好、潛力大的新興經濟體,同時其在引領全球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亞太經濟引領世界增速
報告指出,亞太地區較多經濟體經濟在2023年第三季度呈現景氣回升態勢,2024年亞太經濟有較大可能延續這一態勢。2024年,亞太經濟體仍將是世界范圍內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亞太經濟增速將顯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報告稱,推動亞太經濟持續復蘇的因素有:其一,區內前沿經濟體的景氣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及區內主要經濟體的需求狀況有望持續改善,進一步推動本區域出口增加,大宗商品價格的相對高位也為區域內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出口提供了一定支撐;其二,在勞動力市場穩步復蘇和通貨膨脹壓力下行情況下,區域內多數經濟體國內私人消費和投資將保持穩健,而國際旅游業的進一步復蘇也將對區內經濟起到提振作用;其三,《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區域內貿易投資的促進作用初步顯現,得益于區域產業鏈的調整以及區域國家之間的金融合作,這一促進作用有望持續加強,從而推動經濟增長。
報告指出,盡管如此,亞太經濟復蘇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第一,極端天氣帶來食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可能上行或持續更長時間,這將提高本區居民的生活成本,對亞洲新興市場和低收入經濟體的民生產生較大影響;第二,全球貨幣政策仍處于收緊區間,亞太經濟體仍面臨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壓力,同時各國貨幣政策分化帶來的不協調風險上升;第三,地緣政治風險使得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持續動蕩,全球產業鏈分化風險增加,區域內大宗商品出口國能否繼續依靠出口保持較高增速存疑;第四,區內債務水平較高的經濟體存在債務危機的可能,部分亞太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正處于或接近債務困境,即便未觸發危機,債務的積累也會侵蝕未來的增長潛力。鑒于此,報告預測2024年亞太經濟增速為4.5%左右,與2023年增速持平。
全球貿易增速回升
報告指出, 2024年世界貨物貿易實際增速要高于2023年。2023年10月世界貿易組織的預測表明,2024年貿易增速為3.3%,高于2023年增速2.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貿易增速為3.7%,高于2023年1.7個百分點;世界銀行預測2024年貿易增速為2.8%,高于2023年1.1個百分點。平均而言,這三大國際組織預測2024年貿易增速為3.3%,高于2023年1.4個百分點。基于這些國際組織的預測,報告認為,2024年世界貿易雖然不會強勁反彈,但增速高于2023年。分地區和進出口來看,北美、亞洲和獨聯體國家的貨物貿易表現相對較好。
作出2024年貿易難以強勁反彈但增速回升的判斷,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經濟增長仍然疲弱。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同時,阻礙2023年經濟增長的因素在2024年仍將存在。鑒于核心通脹居高不下,各主要央行為抗擊通脹可能進一步采取加息政策,將繼續拖累經濟活動。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預測,2024年世界經濟增速分別為2.5%、3.0%和2.4%,分別高于2023年-0.1個、0個和0.3個百分點,遠低于2000—2019年的年均水平3.8%。因此,從周期性或需求因素來看,2024年世界經濟對貿易的拉動力依然較弱,與2023年基本相當。這是2024年世界貨物貿易難以強勁反彈的主要原因。
第二,結構性因素也是影響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2023年的結構性因素將延續到2024年。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中美關系等重要事件的影響繼續存在。其中,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短期內難以解決,中美關系緩和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可能出現風險加劇從而導致全球通脹再次反彈。盡管世界衛生組織于2023年5月不再將新冠疫情視為“全球衛生突發事件”,但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和貿易的影響是長期的。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區域化和聯盟化趨勢將繼續拖累全球貿易增長。
第三,基期因素作為結構性因素之一是不可忽視的。歷史經驗表明,基期因素非常重要。2023年世界貿易增速的超預期回落導致2023年基數較低,是2024年貿易增速回升的重要原因。
當然,作出上述判斷不排除2024年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事件對貿易造成較大的正向或負向影響,從而導致2024年貿易明顯好于或差于2023年。三大影響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事件如下:一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如果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地緣政治局勢繼續惡化,世界經濟和貿易碎片化風險的可能性將上升,將對資本、技術和人員的流動造成更多阻礙,加劇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阻礙貿易增長。二是通脹。如果核心通脹下降速度快于預期,全球產出和貿易可能出現更快的增長。如果長期持續,則將繼續拖累世界貿易。三是中國經濟復蘇情況。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實現較好的復蘇,將成為積極的推動因素;如果中國經濟復蘇表現不佳,則會成為不利因素。總之,這些事件的走向決定了世界貿易的最終走勢。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