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8.8%、54.5%和52.9%,低于上月0.4個、1.9個和1.5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恢復發展基礎仍需鞏固。
      制造業行業景氣度出現分化
    5月份制造業PMI繼續位于收縮區間,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11個行業PMI處擴張區間,行業景氣度呈一定程度分化。
      產需方面,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6%和48.3%,比上月下降0.6個和0.5個百分點,制造業市場需求仍顯不足,企業產能釋放受到抑制。價格方面,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市場需求偏弱等因素影響,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0.8%和41.6%,比上月下降5.6個和3.3個百分點。
      部分重點行業景氣水平有所回升。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分別為50.4%、50.5%和50.8%,高于上月0.3個、1.2個和1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恢復動能不足,行業PMI回落至45.8%,為近10個月低點。
    “5月份,四大行業指數變化呈現明顯的結構分化特征。”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分析,基礎原材料行業PMI為45.8%,較上月下降2.1個百分點,是導致制造業PMI整體下降的主要因素,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降至45%以下,顯示基礎原材料市場供需兩端同步收縮。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較上月有不同程度擴張,顯示三大行業在經歷短期波動后較快趨穩回升。從今年以來的指數走勢看,傳統的基礎原材料行業處于持續下行勢頭,而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等新動能保持穩定上升趨勢,產業結構的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
      企業信心保持總體穩定。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1%,高于上年同期0.2個百分點,運行基本平穩,企業對近期行業發展保持樂觀。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6個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位于擴張區間。
      非制造業延續恢復性增長
    5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5%,低于上月1.9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始終保持在54%以上景氣區間,非制造業延續恢復性增長。
    “受消費需求加快恢復等因素帶動,今年2月份至4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3個月位于較高景氣區間,本月指數雖回調1.3個百分點至53.8%,仍高于上年同期6.7個百分點,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恢復態勢。”趙慶河表示。在“五一”節日效應帶動下,旅游出行、線下消費等較為活躍,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服務業新動能行業發展向好,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持續高于服務業總體水平。
      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8.2%,低于上月5.7個百分點,仍位于較高景氣區間。從市場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2.1%,低于上月2個百分點,持續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建筑業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武威表示,5月份,新訂單指數由4月的56%快速下降至49.5%。一方面是因為前期積壓需求集中釋放,環比基數提高。今年2月份至4月份,非制造業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運行在55%以上,顯示去年疫情壓抑的市場需求集中在這3個月強勁釋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新增需求釋放力度不足。
    “值得關注的是,在前期積壓需求集中釋放后,短期市場需求動能有所轉弱,5月份,新訂單指數降至50%以下,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也明顯增多。需求不足導致價格上漲動力不足,銷售價格指數降至50%以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總體來看,非制造業整體呈平穩恢復趨勢,隨著穩投資、促消費和穩就業相關政策的持續加碼,新增需求動能也將逐步累積,拉動經濟持續平穩恢復增長。
      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
    “5月份制造業PMI指數繼續在榮枯線下小幅回落,表明經濟全面回升態勢仍在聚力之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訂單類指數繼續小幅回落,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進一步提至58%以上,表明需求收縮問題仍然突出。受此影響,企業信心仍然偏弱,生產經營活動偏謹慎;需求不足也引致價格類指數回落。要落實好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工作,加強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提高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通過提振投資帶動企業生產,帶動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帶動消費持續回暖,使超大規模國內市場需求進入全面回暖軌道。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5月份PMI數據繼續放緩,反映國內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對宏觀政策微調構成一定壓力。目前經濟整體指向復蘇趨勢未變,分歧在于復蘇力道與年初預期有差距;制造業壓力較大,房地產復蘇節奏偏慢,海外需求前景趨緩等。整體看,經濟處于復蘇階段,內需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經濟復蘇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政策仍需適時適度加力。一方面,應繼續通過加快財政支出進度、適度擴大政金工具規模、適時推進降準降息等方式,發揮傳統工具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實落實落細“兩個毫不動搖”、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政策的前瞻性、穩定性、連續性提振經營主體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