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網:據山東、江蘇、河南等地棉紡織企業反饋,近幾日部分貿易商外棉船貨、保稅棉的報價較前兩周明顯減少,有“捂盤”的現象,尤其高等級、高指標美棉和巴西棉“上架”資源偏少;再加上買家“詢價多,實單少”,因此除人民幣一口價資源有些剛需成交外,整個外棉現貨市場表現相對冷清。
張家港某棉花貿易企業表示,受近期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連續下破及春節后美金報價外棉成交明顯弱于預期、中國買家對2022/23年度美棉質量擔憂情緒仍偏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12/1/2月船期美棉或再次推遲裝運、到港。
為何貿易商紛紛減少甚至暫緩外棉報價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一是ICE期貨連續震蕩下挫,棉花企業的信心受到較大打壓;再加上買家“買漲不買跌”的心態突出,越降實單越少,因此貿易商主動減少上市資源數量,以提振現貨價格。
二是市場上“新疆棉花出口”的傳言對外盤形成打壓,對鄭棉有明顯的利好,內外棉花價格倒掛幅度繼續收窄,貿易商有一定的惜售情緒。
三是近期美國各主產棉區雖然降雨頻繁,旱情得到一定改善,但主產棉區得州西部的土壤墑情難見轉好,業內對2023年美棉種植面積能否達到880萬英畝持懷疑態度;再加上2022年巴西棉花種植面積低于預期,總產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貿易商也陷入觀望。
四是隨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各國紡企開機率不斷回升,棉花消費加快反彈,國際棉商紛紛調整報表,東南亞各主港棉花資源的報價增多。